小王子
重读《小王子》让我热泪盈眶。第一次读的是英文版,当时都在查单词,不连贯的阅读使我未能真正读懂这本伟大的作品。最近读《六祖坛经》让我明白,读经典作品要带入生命情感。它不是理性的概念、观点、论证的堆砌,而是人生体验与生命情感的结合。读的过程中,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,也看到了现在的自己。它写到生活、成长、守护、存在、爱和人性。其内涵丰富,很多内容耐人寻味,这里我简单谈一下爱。这里的爱不单单指小王子与玫瑰之间的爱情,也不只是指小王子与狐狸之间的友情,它的内涵远远超出这些,是一种投入真情的关系,是一种羁绊,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链接。
狐狸久久地凝望着小王子。“请你……请你驯化我!”他说。“没问题,”小王子回答说,“但我没有多少时间。我还有许多朋友要结识,还有许多事情要了解。”“你只能了解你驯化的东西,”狐狸说,“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。他们无论需要什么都到商店里买现成的。但商店里不卖朋友,所以人类再也交不到朋友。如果你想找个朋友,请驯化我!”
这是原文最戳中我的点。所谓“驯化”,并不是通过权力、金钱甚至武力使对方屈服,而是坦荡、纯粹地输入,再加上时间浸润过的信任,彼此能够支撑,成为对方的力量。“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付出时间,使得你的玫瑰如此重要”就是如此。狐狸并没有轻易答应和小王子去玩耍,而是先让他驯化自己,狐狸是很聪明的。未经驯化就没有建立起深层情感链接,就难以在彼此的回忆中留下痕迹,难以有心灵的相遇,难以有超越价值交换的爱与被爱。然而驯化也会令人受伤,狐狸知道自己与小王子的相遇是有限的、短暂的,分别总会到来,它会受伤的。既然如此,狐狸为什么愿意被小王子驯化?“因为小麦的颜色”,真的好浪漫啊。那么,狐狸到底想对小王子说什么?我想,它是在说:“我的小王子啊,我们不是一无所得,所得就是我们爱过,就是我们彼此驯服过。你知道吗?我不吃面包,麦子对我毫无用处,我对麦田颜色更是一向没有感觉,但这一切都因你的到来而改变。你走后,每当风吹麦田,麦穗起舞,麦子的颜色就会提醒我,有个金黄色头发的王子,曾经走进我的生命,并和我有过美好的相遇。这就够了。”
麦子是小王子与狐狸情感的锚点,我也有类似的经历。高中时我的室友 xen,我经常吃橙子,就给他掰一半。后来我上大学时,同样在宿舍里,我吃橙子时,顺手掰开一半,朝身旁递去,没人去接。那一刻,我突然恍惚了,我和室友的点滴又涌上我的脑海里,就一瞬间,无比的怀念与感伤。
为什么驯服会令人受伤?为什么爱会令人受伤?如果想和别人产生羁绊,就要承受流泪的风险。因为人一旦爱,就会在乎;一旦在乎,就会全情投入;一旦投入,就会生出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情意;情意一深,当关系经受挫折,人就会方寸大乱,会身心交煎,会生出无边无际的怅惘。是故爱得愈深,伤害愈大。伤害的可能,内在于爱。这里的伤,非指恶意之伤、敌对之伤,而是指情感的失落带给个体无尽的遗憾。这种伤害最具体的感受,就是当对方离去时,你会觉得自己生命中最美好最柔软的那部分也给拿走了,你遂感到生命不再完整,你的存在遂被无尽的虚空占领。这是否过于悲伤?没错,每一段爱的关系,无论双方怎么努力,都会有失败、心碎的可能。
这种心灵的痛苦似乎很难诉诸我们理性的大脑。试想你失恋了,你感到很难受,你和恋人的过往的经历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从你脑海里闪过,你走到你们曾经去过的地方你就会触景生情。你问你的朋友该怎么办?他想了想告诉你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,你认可他的话,你也确实认为未来会遇到新的人,不必沉湎于过去的悲痛中。甚至,你去看书,你去咨询心理医生,他们都会告诉你该怎么走出失恋,你都认为很有道理,你也都听得进去,你也正在尝试这样去做。可你还是会一阵阵的伤心难过,你似乎对这种内心的痛苦没有任何办法,你去跑步,你很疲惫,你呼呼大睡,睡醒之后的黄昏,看着日落,你又再次难过起来。就像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,眉头是你的理性,心头是你的心灵。这就像《小王子》里的,“重要的事情不是用眼睛看的,而是用心看的”。我们看到的,我们听到的,都会经历大脑二次加工,并不一定是真实的,我们的心体会到的,才是真实的。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的一句话,“要爱具体的人,不要爱抽象的人;要爱生活本身,胜于爱生活的意义”,很多人都活在了抽象当中,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。
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人,也会与不少人产生羁绊,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走着走着就走散了,渐行渐远。我们难免感伤起来,其实,我们从这段关系收获的不一定只有失望与叹息,还有丰富的回忆。被你改变的那部分我,代替你陪着我。时过境迁,我未必记得你真实的样子,我只记得你在我心中的样子。